表示形式:   返り点表示   改行記号表示   脚注記号表示  

如來眞實義功徳章第一

如來妙色身以下。經中之第二 正說。就中凡有十四章。大分爲三。第一擧 初五章乘之體。言萬善皆爲乘體

八章乘之境。言有作無作八聖諦皆爲

後一章行乘人。言三忍菩薩御而行。

第一明乘體中五章亦分爲二。 第一初三章明自分行。言勝鬘本是不可思 議。但迹在七地。今初三章明七地行。故云 自分行

第二後二章明他分行。明八地以上 之行其七地之分。故云他分行

自分行 中三章。第一嘆眞實功德章。第二 十大受 章。第三三大願章。

第一嘆如來眞實章。此 章來意者。勝鬘前來未常住。但今因 遣書。乃得聞。所以嘆今日常住眞實。願爲 歸依。異於昔日歸㆐㆓依無常。且行善之義。本 歸依。今欲廣明萬行之道。故以歸依首也。所以優婆塞戒經云。若不三寶戒。戒不堅强。如綵色無㆒㆑膠。

此章中。又 開爲二。

第一有五行偈。正嘆常住眞實。願 歸依。第二從哀愍覆護我以下竟章請 救。

第一正歎中五行偈分爲四。第一初 二行偈嘆法身。次一行偈歎解脫。次一行偈 波若。次一行偈總歎三德

而常言佛地 萬德圓備。何意但據此三德歎者。法身 是萬德之正體。解脫是斷。波若是智。然卽萬 德之中。此三爲要。若擧此三德。卽餘德自 顯。所以但據此三德歎也。且上父母相 聞。旣云聖德無量不備陳故但略歎也。所以勝鬘亦從但嘆三德也。

此意義家種種不同。而要在於此。故不記󠄂。

也。就第一歎法身中二行分爲二。第一一 行半偈嘆應身。第二擧二句眞身。何卽 本無以垂㆒㆑迹。非迹無以顯㆒㆑本。是以於 諸歎處中常爲雙歎

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 者。歎無等。言梵天上莫能見佛頂比不思議者。比類。言衆識非思議也。色無盡者。言感者*應。謂興廢。故 云有感卽應無窮已。此四句皆嘆色。

惠亦復然者。歎心。亦如上歎㆒㆑色。無比無盡 也。

是故今敬*㆐㆓歎應身。義家云。此句應 第二行偈上二句次。而出經者欲結者 皆在偈末故然也。

一切法常住者。第二歎 眞身。明應卽隨感而現。但眞身凝然。常住 者。不動。且餘德通在因地。故只就常住歎。

釋少異。初一行歎應身。後一行全嘆 眞身如來色無盡者。無盡謂是常住。歎眞身 無色常住。何卽旣爲色法。理爲不盡。旣云 不盡。卽非色常住自明。故云如來色無盡。亦 可以智爲色。亦可是應色之本。故云色。

慧亦復然者。正歎眞身。言亦無盡常住也。切法常住者。總眞身諸法。

一行解脫心過惡者。謂三毒四倒。身四種者。謂四大。此 二句歎三界內四住地惡。又解謂身三 惡。四種謂口四惡。離爲十惡。明三界內 惡盡已到難伏地者。難伏地謂金剛心。夫魔 四種。一天魔。二煩惱魔。三陰魔。四死魔。 金剛心不天魔外道㆖㆑伏。且結惑淨盡 煩惱魔。但未行陰魔及生滅死魔。故 難伏地

一云。難伏地卽是佛地。言佛地 四魔得㆒㆑伏。故云難伏地。此句*界外無明住地惡

又云。上二句嘆有餘解脫下一句歎無餘解脫。因盡謂有餘。果亡謂 無餘。前歎離四住地。據因盡證果亡。後歎 無明。擧果亡因滅。則其實雙亡明矣。

法雲法師云。生死有二種。一分段生死。二變 *死。此言心者。是變易生死果。過惡者。是 變易生死因。身者。分段生死果。四種者。分段 生死因。前明無明住地變易果亡。後明 四住地分段報滅。故言降伏。已到難伏 地者。煩惱伏智不二種。一障令。二感使無常。金剛心起斷惑斯盡。照㆐㆓法相於惑累。故言難伏地。猶有煩惱 彼心。起不無常。果累猶在。故不不可

已之言過。過金剛心佛地無常生 果累亡。因果雙亡。故解脫。

意少異。金 剛心所難伏者。唯是陰魔死魔。如來已過 此二境。故云已到難伏地是故禮法王歎。

次一行嘆波若知一切爾炎智慧身自在 者。爾炎梁言智母。智母謂眞諦境。空爲智之本。故稱母。空旣無爲所生智慧。故自 在。此二句歎空智

攝持一切法者。謂照參差攝㆐㆓持萬境。此一句嘆有智。而世諦亦能 智但生智劣。故不母名

一解言上二 句歎實智。下一句嘆方便智。爾炎者。卽此 二諦能生乎智。故通稱智母智慧身自在 者。卽是照二諦分明縱任。下句攝持一切法 者。明能以方便㆐㆓持衆生化令㆖㆑善。

故今敬禮亦結歎。

一行偈總歎。可見。從

哀愍覆護我以下。章中第二請護。言 眞實㆐㆗依常住。若相隨救卽歸 依不尊。故就護。

中分爲四。第一一 行偈直請護。法者法身。萬善爲種。

次一行 如來護。請唯二世。許兼往世。明護之 深遠

次一行半因㆒㆑護重請致敬。言如 來久遠救者。必已作善。

餘世謂未來。 若三世常護者。卽作善無息。故 更請記󠄂。

第四從於衆中以下。明㆒㆑記󠄂。亦分爲 六。

  • 第一許因。
  • 第二從當復供養以下。許 果。
  • 第三從彼佛國土以下。許其國無穢。
  • 四從彼國衆生以下。記󠄂其純淨
  • 第五從鬘夫人以下。明人天發願
  • 第六明記󠄂 人天。皆可彼。